避孕方法
安全期避孕
正常育齡女性每個月來1次月經﹐從本次月經來潮開始到下次月經來潮第1天﹐稱為1個月經週期。如從避孕方面考慮﹐可以將女性的每個月經週期分為月經期﹑排卵期和安全期。安全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內停止性生活的一種避孕方法。這是一種傳統的避孕方法﹐在避孕藥和宮內節育器問世之前是國內外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
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自卵巢排出後在輸卵管的內能生存1-2天﹐以等待受精﹔男子的精子在女子的生殖道內可維持2-3天受精能力﹐故在卵子排出的前後幾天裡性交容易受孕。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因為在排卵期內性交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又稱為易受孕期或危險期。
安全期又分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後安全期。從月經乾淨那天到排卵期開始的前一天的那段日期為排卵前安全期。從排卵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一天為排卵後安全期。排卵後安全期比排卵前安全期更安全。這是因為有些女性有時受環境變化和情緒波動等影響使排卵提前﹐這樣排卵前安全期就會縮短﹐而自已並不知道﹐這樣排卵前安全期就不大安全了。卵巢在一個月經週期中先後排兩次卵的機會是極少的﹐即排卵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這段時間一般不會再發生第二次排卵﹐所以﹐排卵後安全期就比較安全。
採用安全期避孕的關鍵是測定女性的排卵日期。卵巢排卵時﹐一般沒有特殊感覺﹐即使有些女性可能有下腹痛﹑腰酸﹑乳房發脹及情緒改變等症狀﹐但這些現象不是排卵時的特有症狀﹐故不能作為排卵的依據。月經和排卵呈週期性變化﹐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掌握了兩者的變化規律﹐就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來測定排卵日期。測定排卵日期的方法很多﹐而女性能夠自已掌握的方法有﹕根據月經週期推算﹑測量基礎體溫以及觀察宮頸粘液分泌等。
按月經週期來推算排卵期
按月經週期推算排卵期的方法又稱為日曆法。月經和排卵都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週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女性的月經週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根據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這種關係﹐就可以按月經週期來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
在一起稱為排卵期。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例如﹐某女的月經週期為28天﹐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麼下次月經來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從12月30日減去14天,則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為排卵期。除了月經期和排卵期,其餘的時間均為安全期。在安全期性交可不必採用任何避孕藥物和避孕工具。
用這種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經週期的長短﹐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開始日期和排卵期﹐所以只能適用于月經週期一向正常的女性。對於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女性因無法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故也無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採用日曆法避孕容易失敗。因為有些女性有時因健康情況﹑環境改變及情緒波動等可以使排卵推遲或提前﹐這樣按月經週期推算出來的排卵期就不夠正確。據國外統計﹐採用日曆法避孕的失敗率達14.4%-47%。因此﹐這種方法僅適用于月經週期正常﹑長期生活在一起﹑並能正確掌握推算安全期的人使用。對於月經週期不規律者﹑探親期夫婦以及生活環境改變的女性等使用這種方法是不可靠的。
利用基礎體溫測量法測定排卵期
基礎體溫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與月經週期一樣﹐呈週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在正常情況下﹐女性在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昇高。這是因為﹐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基礎體溫昇高﹐並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下一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又重複上述這種變化。
把每天測量到的基礎體溫記錄在一張體溫記錄單上﹐並連成曲線﹐就可以看出月經前半期體溫較低﹐月經後半期體溫上昇﹐這種前低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昇的過程中。有人認為體溫上昇前的最低點是排卵日﹐但多數不存在﹐僅有20%左右女性有此表現。在基礎體溫昇高3天內為易孕期﹐從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即為“排卵後安全期”。
基礎體溫測量法僅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而不能預告排卵在何時發生﹐因此它只能確定排卵後安全期﹐不能確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曆法及宮頸粘液觀察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多數情況下﹐基礎體溫測量法對判斷排卵後安全期十分可靠﹐但有時也會遇到體溫曲線不規則﹐因此不能確定排卵的準確時間﹐這種情況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
怎樣正確地測量基礎體溫
一個人的體溫受外界環境和機體內在活動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為了排除這些外來的和內在的各種影響﹐因此常常把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之前的體溫作為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人體一晝夜中的最低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求嚴格﹐還需要長期堅持。測量前要準備一支體溫計和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記錄單(如沒有這種記錄單﹐也可用一張小方格紙代替)﹐從月經期開始﹐于每日凌晨起床前﹐在不說話和不作任何活動的情況下﹐把體溫計放在口腔裡5分鐘﹐然後把測量到的體溫度數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
為了提高測量基礎體溫的正確性﹐應在每晚臨睡前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並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或枕頭邊﹐以便使用時隨手可取﹐儘量減少活動。如果起床拿體溫計﹐就會使基礎體溫昇高﹐使這一天的體溫數值失去意義。對於做中班或夜班的女性﹐把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放在每次睡覺4-6小時初醒的時候。
基礎體溫一般需要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週期才能說明問題。如果月經週期規則的話﹐測量了幾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後﹐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為了減少麻煩﹐可以選定從排卵日前的3-4天開始測試體溫﹐待體溫昇高後再繼續測試3-4天就行了﹐也就是說只要測量排卵期內的基礎體溫﹐以用于避孕的需要。
怎樣正確地記錄基礎體溫
將測量到的基礎體溫正確地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能反映出卵巢的功能情況。如記錄不正確﹐就失去其意義。下面是正常育齡女性在一個月經週期中的一張基礎體溫曲線圖。由圖所見﹐前半部份體溫較低﹐後半部份體溫昇高﹐呈典型的雙相型體溫曲線。這種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功能﹐高﹑低體溫曲線交界處為卵巢的排卵日期。圖中的縱軸坐標表示體溫的度數﹐每一小格為0.1℃。橫軸坐標表示日期和月經週期日﹐每一小格為1天。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開始﹐將每天所測量到的體溫度數用小點畫在相應的體溫記錄單的格子中﹐一直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天為止﹐最後將各個小點用直線按順序連接起來﹐就成為1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曲線。 圖中涂黑部份表示月經期﹐如遇有感冒﹑發熱﹑腹瀉﹑失眠﹑飲酒﹑使用電熱毯等情況﹐往往容易影響基礎體溫﹐應在表格的下面加以說明。
測量基礎體溫有什麼用途
測量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用途﹐它是一種簡便﹑實用﹑易學而又比較可靠的自我監測卵巢功能的方法。根據基礎體溫變化﹐可以間接地知道女性的卵巢功能﹐了解有無排卵﹑預測排卵日期及黃體功能情況。測量基礎體溫一般有以下幾種用途﹕
(1)觀察卵巢功能
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曲線﹐即月經周期的前半期低﹐後半期高﹐這種情況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如果基礎體溫呈單相曲線(沒有前低後高現象)﹐表示卵巢沒有排卵功能。
(2)診斷早期懷孕
測量基礎體溫是一種最簡單且診斷效果又快的妊娠診斷法。月經週期一向規則的女性﹐如突然停經﹐而基礎體溫上昇後不再下降並持續18天以上﹐通常就可以診斷為懷孕。因為卵巢排卵後﹐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使體溫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則黃體繼續分泌孕激素﹐所以體溫便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3)指導避孕
測量基礎體溫可以知道女性的排卵日期﹐從而可以採用安全期避孕。
(4)指導生育
與避孕恰恰相反﹐如果想生育﹐就應選擇在排卵期性交。因為測量基礎體溫可以測定女性的排卵日期﹐所以能用來指導生育。特別是某些不易懷孕的女性安排在排卵期性交﹐可以增加受孕的機會。
利用宮頸粘液觀察法來測定排卵期
本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的約翰和伊芙蓮比林斯兩位醫生根據女性生殖系統週期性生理變化的特點﹐首創宮頸粘液觀察法來測定排卵期﹐用以指導避孕。這種方法稱為“比林斯自然避孕法”﹐並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近幾年來已有100多個國家推廣使用“比林斯法”。1987年9月﹐美國家庭基金會威爾遜夫人曾帶隊來我國推廣此法﹐舉辦了師資培訓班。隨後﹐天津市計劃生育研究所選擇了300名育齡女性採用“比林斯法”避孕﹐他們對受試者進行了2000多個月經週期的觀察﹐僅有3個月經週期避孕失敗。
宮頸粘液由子宮頸管裡的特殊細胞所產生﹐隨著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變化﹐其分泌量和性質也跟著發生變化。在1個月經週期中﹐先後出現不易受孕型 ﹑易受孕型和極易受孕型3種宮頸粘液。 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為月經週期中的早期粘液﹐在月經乾淨後出現﹐持續3天左右。這時的宮頸粘液少而粘稠﹐外陰部呈乾燥狀而無濕潤感﹐內褲上不會沾到粘液。
易受孕型宮頸粘液﹕這種粘液出現在月經週期中的第9-10天以後﹐隨著卵巢中卵泡發育﹐雌激素水平昇高﹐宮頸粘液逐漸增多﹐稀薄﹐呈乳白色。這時外陰部有濕潤感。
極易受孕型宮頸粘液﹕排卵前幾天﹐雌激素進一步增加,宮頸粘液含水量更多﹐也更加清亮如蛋清狀﹐粘稠度最小﹐滑潤而富有彈性﹐用拇指和食指可把粘液拉成很長的絲狀(可達10厘米以上)﹐這時外陰部感覺有明顯的濕潤感。一般認為分泌物清徹透明呈蛋清狀﹐拉絲度最長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在這一天及其前後各3天為排卵期。
卵巢排卵後﹐黃體形成並產生孕激素﹐從而抑制子宮頸細胞分泌粘液﹐所以宮頸粘液又變少而粘稠﹐成為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直到下次月經來潮。下個月經週期宮頸粘液又出現上述這種變化。
宮頸粘液法適用于月經正常的女性避孕 ﹐也適用于月經不正常的女性﹑更年期女性和哺乳期女性避孕。如果放節育環的女性結合宮頸粘液法避孕﹐可以減少帶環和脫環懷孕﹐起到雙保險的作用。
怎樣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
應用宮頸粘液觀察法測定排卵期﹐首先要對避孕對象進行培訓指導。觀察宮頸粘液每天需要數次﹐一般可利用起床後﹐洗澡前或小便前的機會用手指從陰道口取粘液檢查﹐觀察手指上的粘液外觀﹑粘稠程度以及用手指做拉絲反應等幾方面檢查。這樣經過3個以上月經週期的觀察 ﹐就可以掌握自身的宮頸粘液分泌規律和排卵期。一旦發現外陰部有濕潤感及粘稠的粘液有變稀的趨勢﹐粘液能拉絲達數厘米時﹐就應認為處於受孕期(排卵期)﹐直到稀薄﹑透明﹐能拉絲的粘液高峰日過後第4天﹐才能進入排卵後安全期。
陰道內宮頸粘液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陰道內嚴重感染﹐沖洗陰道﹐性興奮時的陰道分泌物及性交後粘液﹑使用陰道內殺精子藥物等。如對陰道內宮頸粘液的性質不能肯定﹐應一律視為是排卵期﹐不能抱僥倖心理。
採用宮頸粘液觀察法避孕﹐必須掌握了宮頸粘液的變化規律後才能使用。採用安全期避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安全期避孕是一種生理性避孕方法﹐性生活是在正常狀態下進行的﹐可以得到滿意的性感。但是如果不能嚴格掌握或者使用不當﹐容易導致失敗。
採用安全期避孕首先要准確地測定排卵期。目前用于測定排卵期的3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日曆法可用來推算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但它只適用于月經正常的女性﹐有時因環境改變和情緒變化使排卵提前或推遲﹐所以不夠準確﹔測量基礎體溫法可以測定排卵日期及排卵後安全期﹐不能預先測定排卵前安全期﹐該法比較麻煩﹐要求又嚴格﹐如不按照規定測量體溫﹐就不能準確測定排卵日期﹔宮頸粘液觀察法能測定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正確性較高﹐但使用者必須經過培訓﹐完全掌握後才能使用。如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就能揚長避短﹐收效更大。
夫婦雙方至少有一方能掌握測定排卵期的方法﹐如不能掌握這種方法就不能採用安全期避孕。
安全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停止性交﹐這就需要得到男方的密切配合﹐否則不能使用。當然﹐在排卵期使用外用避孕藥具也可以。
正常育齡女性每個月來1次月經﹐從本次月經來潮開始到下次月經來潮第1天﹐稱為1個月經週期。如從避孕方面考慮﹐可以將女性的每個月經週期分為月經期﹑排卵期和安全期。安全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內停止性生活的一種避孕方法。這是一種傳統的避孕方法﹐在避孕藥和宮內節育器問世之前是國內外常用的避孕方法之一。
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自卵巢排出後在輸卵管的內能生存1-2天﹐以等待受精﹔男子的精子在女子的生殖道內可維持2-3天受精能力﹐故在卵子排出的前後幾天裡性交容易受孕。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因為在排卵期內性交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又稱為易受孕期或危險期。
安全期又分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後安全期。從月經乾淨那天到排卵期開始的前一天的那段日期為排卵前安全期。從排卵期結束後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一天為排卵後安全期。排卵後安全期比排卵前安全期更安全。這是因為有些女性有時受環境變化和情緒波動等影響使排卵提前﹐這樣排卵前安全期就會縮短﹐而自已並不知道﹐這樣排卵前安全期就不大安全了。卵巢在一個月經週期中先後排兩次卵的機會是極少的﹐即排卵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這段時間一般不會再發生第二次排卵﹐所以﹐排卵後安全期就比較安全。
採用安全期避孕的關鍵是測定女性的排卵日期。卵巢排卵時﹐一般沒有特殊感覺﹐即使有些女性可能有下腹痛﹑腰酸﹑乳房發脹及情緒改變等症狀﹐但這些現象不是排卵時的特有症狀﹐故不能作為排卵的依據。月經和排卵呈週期性變化﹐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掌握了兩者的變化規律﹐就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來測定排卵日期。測定排卵日期的方法很多﹐而女性能夠自已掌握的方法有﹕根據月經週期推算﹑測量基礎體溫以及觀察宮頸粘液分泌等。
按月經週期來推算排卵期
按月經週期推算排卵期的方法又稱為日曆法。月經和排卵都受腦下垂體和卵巢的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而呈現周期性變化﹐兩者的週期長短是一致的﹐都是每個月1個周期﹐而排卵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女性的月經週期有長有短﹐但排卵日與下次月經開始之間的間隔時間比較固定﹐一般在14天左右。根據排卵和月經之間的這種關係﹐就可以按月經週期來推算排卵期。推算方法是從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算起﹐倒數14天或減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加
在一起稱為排卵期。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理論根據。例如﹐某女的月經週期為28天﹐本次月經來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麼下次月經來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從12月30日減去14天,則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後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為排卵期。除了月經期和排卵期,其餘的時間均為安全期。在安全期性交可不必採用任何避孕藥物和避孕工具。
用這種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經週期的長短﹐才能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開始日期和排卵期﹐所以只能適用于月經週期一向正常的女性。對於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女性因無法推算出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故也無法推算到排卵日和排卵期。採用日曆法避孕容易失敗。因為有些女性有時因健康情況﹑環境改變及情緒波動等可以使排卵推遲或提前﹐這樣按月經週期推算出來的排卵期就不夠正確。據國外統計﹐採用日曆法避孕的失敗率達14.4%-47%。因此﹐這種方法僅適用于月經週期正常﹑長期生活在一起﹑並能正確掌握推算安全期的人使用。對於月經週期不規律者﹑探親期夫婦以及生活環境改變的女性等使用這種方法是不可靠的。
利用基礎體溫測量法測定排卵期
基礎體溫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的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量到的體溫。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與月經週期一樣﹐呈週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在正常情況下﹐女性在排卵前的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昇高。這是因為﹐當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以及分泌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基礎體溫昇高﹐並一直持續到下次月經來潮前才開始下降。下一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又重複上述這種變化。
把每天測量到的基礎體溫記錄在一張體溫記錄單上﹐並連成曲線﹐就可以看出月經前半期體溫較低﹐月經後半期體溫上昇﹐這種前低後高的體溫曲線稱為雙相型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而且排卵一般發生在體溫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昇的過程中。有人認為體溫上昇前的最低點是排卵日﹐但多數不存在﹐僅有20%左右女性有此表現。在基礎體溫昇高3天內為易孕期﹐從第4天起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前即為“排卵後安全期”。
基礎體溫測量法僅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而不能預告排卵在何時發生﹐因此它只能確定排卵後安全期﹐不能確定排卵前安全期。如果能配合日曆法及宮頸粘液觀察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多數情況下﹐基礎體溫測量法對判斷排卵後安全期十分可靠﹐但有時也會遇到體溫曲線不規則﹐因此不能確定排卵的準確時間﹐這種情況就不能利用安全期避孕了。
怎樣正確地測量基礎體溫
一個人的體溫受外界環境和機體內在活動的影響而有所波動﹐為了排除這些外來的和內在的各種影響﹐因此常常把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床之前的體溫作為基礎體溫。基礎體溫是人體一晝夜中的最低體溫。
測量基礎體溫的方法雖然簡單﹐但要求嚴格﹐還需要長期堅持。測量前要準備一支體溫計和一張記錄基礎體溫的記錄單(如沒有這種記錄單﹐也可用一張小方格紙代替)﹐從月經期開始﹐于每日凌晨起床前﹐在不說話和不作任何活動的情況下﹐把體溫計放在口腔裡5分鐘﹐然後把測量到的體溫度數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
為了提高測量基礎體溫的正確性﹐應在每晚臨睡前把體溫計上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並把它放在床頭櫃上或枕頭邊﹐以便使用時隨手可取﹐儘量減少活動。如果起床拿體溫計﹐就會使基礎體溫昇高﹐使這一天的體溫數值失去意義。對於做中班或夜班的女性﹐把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放在每次睡覺4-6小時初醒的時候。
基礎體溫一般需要連續測量3個以上月經週期才能說明問題。如果月經週期規則的話﹐測量了幾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後﹐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為了減少麻煩﹐可以選定從排卵日前的3-4天開始測試體溫﹐待體溫昇高後再繼續測試3-4天就行了﹐也就是說只要測量排卵期內的基礎體溫﹐以用于避孕的需要。
怎樣正確地記錄基礎體溫
將測量到的基礎體溫正確地記錄在體溫記錄單上﹐能反映出卵巢的功能情況。如記錄不正確﹐就失去其意義。下面是正常育齡女性在一個月經週期中的一張基礎體溫曲線圖。由圖所見﹐前半部份體溫較低﹐後半部份體溫昇高﹐呈典型的雙相型體溫曲線。這種體溫曲線表示卵巢有排卵功能﹐高﹑低體溫曲線交界處為卵巢的排卵日期。圖中的縱軸坐標表示體溫的度數﹐每一小格為0.1℃。橫軸坐標表示日期和月經週期日﹐每一小格為1天。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開始﹐將每天所測量到的體溫度數用小點畫在相應的體溫記錄單的格子中﹐一直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天為止﹐最後將各個小點用直線按順序連接起來﹐就成為1個月經週期的基礎體溫曲線。 圖中涂黑部份表示月經期﹐如遇有感冒﹑發熱﹑腹瀉﹑失眠﹑飲酒﹑使用電熱毯等情況﹐往往容易影響基礎體溫﹐應在表格的下面加以說明。
測量基礎體溫有什麼用途
測量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用途﹐它是一種簡便﹑實用﹑易學而又比較可靠的自我監測卵巢功能的方法。根據基礎體溫變化﹐可以間接地知道女性的卵巢功能﹐了解有無排卵﹑預測排卵日期及黃體功能情況。測量基礎體溫一般有以下幾種用途﹕
(1)觀察卵巢功能
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曲線呈雙相曲線﹐即月經周期的前半期低﹐後半期高﹐這種情況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如果基礎體溫呈單相曲線(沒有前低後高現象)﹐表示卵巢沒有排卵功能。
(2)診斷早期懷孕
測量基礎體溫是一種最簡單且診斷效果又快的妊娠診斷法。月經週期一向規則的女性﹐如突然停經﹐而基礎體溫上昇後不再下降並持續18天以上﹐通常就可以診斷為懷孕。因為卵巢排卵後﹐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使體溫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則黃體繼續分泌孕激素﹐所以體溫便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3)指導避孕
測量基礎體溫可以知道女性的排卵日期﹐從而可以採用安全期避孕。
(4)指導生育
與避孕恰恰相反﹐如果想生育﹐就應選擇在排卵期性交。因為測量基礎體溫可以測定女性的排卵日期﹐所以能用來指導生育。特別是某些不易懷孕的女性安排在排卵期性交﹐可以增加受孕的機會。
利用宮頸粘液觀察法來測定排卵期
本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的約翰和伊芙蓮比林斯兩位醫生根據女性生殖系統週期性生理變化的特點﹐首創宮頸粘液觀察法來測定排卵期﹐用以指導避孕。這種方法稱為“比林斯自然避孕法”﹐並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近幾年來已有100多個國家推廣使用“比林斯法”。1987年9月﹐美國家庭基金會威爾遜夫人曾帶隊來我國推廣此法﹐舉辦了師資培訓班。隨後﹐天津市計劃生育研究所選擇了300名育齡女性採用“比林斯法”避孕﹐他們對受試者進行了2000多個月經週期的觀察﹐僅有3個月經週期避孕失敗。
宮頸粘液由子宮頸管裡的特殊細胞所產生﹐隨著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變化﹐其分泌量和性質也跟著發生變化。在1個月經週期中﹐先後出現不易受孕型 ﹑易受孕型和極易受孕型3種宮頸粘液。 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為月經週期中的早期粘液﹐在月經乾淨後出現﹐持續3天左右。這時的宮頸粘液少而粘稠﹐外陰部呈乾燥狀而無濕潤感﹐內褲上不會沾到粘液。
易受孕型宮頸粘液﹕這種粘液出現在月經週期中的第9-10天以後﹐隨著卵巢中卵泡發育﹐雌激素水平昇高﹐宮頸粘液逐漸增多﹐稀薄﹐呈乳白色。這時外陰部有濕潤感。
極易受孕型宮頸粘液﹕排卵前幾天﹐雌激素進一步增加,宮頸粘液含水量更多﹐也更加清亮如蛋清狀﹐粘稠度最小﹐滑潤而富有彈性﹐用拇指和食指可把粘液拉成很長的絲狀(可達10厘米以上)﹐這時外陰部感覺有明顯的濕潤感。一般認為分泌物清徹透明呈蛋清狀﹐拉絲度最長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在這一天及其前後各3天為排卵期。
卵巢排卵後﹐黃體形成並產生孕激素﹐從而抑制子宮頸細胞分泌粘液﹐所以宮頸粘液又變少而粘稠﹐成為不易受孕型宮頸粘液﹐直到下次月經來潮。下個月經週期宮頸粘液又出現上述這種變化。
宮頸粘液法適用于月經正常的女性避孕 ﹐也適用于月經不正常的女性﹑更年期女性和哺乳期女性避孕。如果放節育環的女性結合宮頸粘液法避孕﹐可以減少帶環和脫環懷孕﹐起到雙保險的作用。
怎樣觀察宮頸粘液的變化﹖
應用宮頸粘液觀察法測定排卵期﹐首先要對避孕對象進行培訓指導。觀察宮頸粘液每天需要數次﹐一般可利用起床後﹐洗澡前或小便前的機會用手指從陰道口取粘液檢查﹐觀察手指上的粘液外觀﹑粘稠程度以及用手指做拉絲反應等幾方面檢查。這樣經過3個以上月經週期的觀察 ﹐就可以掌握自身的宮頸粘液分泌規律和排卵期。一旦發現外陰部有濕潤感及粘稠的粘液有變稀的趨勢﹐粘液能拉絲達數厘米時﹐就應認為處於受孕期(排卵期)﹐直到稀薄﹑透明﹐能拉絲的粘液高峰日過後第4天﹐才能進入排卵後安全期。
陰道內宮頸粘液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陰道內嚴重感染﹐沖洗陰道﹐性興奮時的陰道分泌物及性交後粘液﹑使用陰道內殺精子藥物等。如對陰道內宮頸粘液的性質不能肯定﹐應一律視為是排卵期﹐不能抱僥倖心理。
採用宮頸粘液觀察法避孕﹐必須掌握了宮頸粘液的變化規律後才能使用。採用安全期避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安全期避孕是一種生理性避孕方法﹐性生活是在正常狀態下進行的﹐可以得到滿意的性感。但是如果不能嚴格掌握或者使用不當﹐容易導致失敗。
採用安全期避孕首先要准確地測定排卵期。目前用于測定排卵期的3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日曆法可用來推算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但它只適用于月經正常的女性﹐有時因環境改變和情緒變化使排卵提前或推遲﹐所以不夠準確﹔測量基礎體溫法可以測定排卵日期及排卵後安全期﹐不能預先測定排卵前安全期﹐該法比較麻煩﹐要求又嚴格﹐如不按照規定測量體溫﹐就不能準確測定排卵日期﹔宮頸粘液觀察法能測定排卵期及排卵前﹑排卵後安全期﹐正確性較高﹐但使用者必須經過培訓﹐完全掌握後才能使用。如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就能揚長避短﹐收效更大。
夫婦雙方至少有一方能掌握測定排卵期的方法﹐如不能掌握這種方法就不能採用安全期避孕。
安全期避孕就是在排卵期停止性交﹐這就需要得到男方的密切配合﹐否則不能使用。當然﹐在排卵期使用外用避孕藥具也可以。
留言